☆ 绿 风
“说心里话,真不敢妄言成绩”“教学上真不敢奢谈深受学生喜爱”“跟很多当年的学长比,我科研上也是相形见绌”。
面对笔者的采访,他诚惶诚恐。之前,他已经几次婉拒学生记者的采访了。这次,我逮到了机会。
言谈中,他一如既往的谦虚,谦逊,谦和,一再感谢学院各级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关怀,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的良好平台......
任教七年来,他在磨砺中前行,在学习思考中成长,在创新创造中蜕变,一步一个脚印迎来羽化成蝶的绽放。
他就是我院青年学者、入选2015年度“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的李尚旗教授,一位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深耕细作、硕果累累的“80后”教授。
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
2009年7月,李尚旗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到我院社科部(后更名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一晃七年过去了。
七年辛勤耕耘,七年春华秋实。在日子拔节的声音里,李尚旗潜心教学科研,硕果累累。
在教学上,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目标,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学习规律,积极推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式教学,深受专家和学生好评。
“在跟其他前辈、同行学习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思政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如果不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难免曲高和寡。”在谈到如何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时,李尚旗说,“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特点和课程特点紧密结合。”
李尚旗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内容丰富,课内教学学时又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花时间进行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的方法加以补充强化。实践证明,以师生共同参与为舞台, 以大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的阅读原著教学方式效果良好。
他孜孜钻研课堂教学艺术,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课前李尚旗列出参考阅读书目,精选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印发给学生,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内容概述,重点和难点解读,历史影响和当代意义等几个方面辅导学生研读。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篇进行精读,写一篇学习原著的读书报告,李尚旗进行写作指导和点评。
讲授时,李尚旗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深化教材重点、难点等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学科研究最新成果,旗帜鲜明地回应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
李尚旗坦言,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他欣喜地发现,在很多问题上其实学生的见解也很独到,这让他更加认识和了解了学生,自己也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这应该就是教学相长吧。
博大精深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深奥的哲学原理,通过阅读原著与教师引导讨论的同频共振下,变得通俗易懂、融会贯通了。学生们普遍认为,在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犹如亲耳聆听几位伟人对于世人的谆谆教导,他们就像在昨天刚刚与我们交谈过自己的思想和心得,让我们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学生们非常喜欢李尚旗的课。
2010年,李尚旗获广东省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谁能料想,课堂上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的他初登教坛还不满一年。
2009年迄今,李尚旗每年学生网上评教成绩都在90分以上,并在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四个学年的教师课堂质量评估中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永不放弃,坚持守望,早晚会有收获”
科研方面,李尚旗的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党的建设,近年主持相关课题九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一项、教育部课题一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厅级课题三项、校级课题三项,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各类课题八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和北大核心文章17篇。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特殊流动人群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及其治理模式研究”(15CKS044)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助20万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大学生网络化利益表达的规范与引导研究(13YJC710022)获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资助8万元;
2015年广东省德育创新项目重点资助课题(同时被列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研究项目“网络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的培育机制”(2015DYZZ009)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资助10万元。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李尚旗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当代中国利益表达问题研究。
利益分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突出的特点,多元利益主体的产生,使利益表达与冲突显性化,并对政治经济与社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多元利益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必然会向一定对象进行表达,他们为什么表达、如何表达、表达效果如何的问题逐渐被学者们所关注,李尚旗从结构、功能、过程三个层面探讨了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问题,研究视角既有执政党利益表达功能分析研究,也关注农民工利益表达的行动选择,并对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表达权的障碍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索,创作了一批与利益表达相关的科研成果,并成功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特殊流动人群非制度化利益表达及其治理模式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网络化利益表达的规范与引导研究”,针对近几年影响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发表一些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引人瞩目。
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李尚旗科研方面何以短短几年取得丰硕成果?他有什么独门诀窍?
“没有诀窍,我申报教育部课题三年后才成功,国家社科基金也申报三次才获得立项,不敢奢谈成功经验,只有永不放弃精神。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坚持,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
“如果说自己在科研方面还有一点点心得,那么我想首先需要有阵地意识。最好能抓住研究的主线,切忌全面撒网式的四面出击。这样研究才能形成系列成果,为将来的课题申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需要有守望意识。其实很多的时候付出可能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自己期望的效果,要耐得住寂寞,永不放弃,坚持守望,水滴石穿,早晚会有收获。”
多年来,李尚旗一直围绕“利益表达问题”和“网络政治问题”开展自己的学科研究,所有的成果基本上也都是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这也为他的课题申报提供了有益的积累。
七年磨砺与沉淀,李尚旗成长为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学者,2010年,他被确定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2013年成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教师不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旁观者,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推动者、实践者”
“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兄弟姐妹们多年来的关照,我成长中的很多机会都是大家给的或者说是让给我的,这点我也心知肚明。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来我校七年,功不过寸,但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厚爱和关注,让我诚惶诚恐。”
李尚旗是一位富有集体荣誉感、做事极有恒心毅力的青年学者,“校荣我荣、一荣俱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中。
在他看来,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作为广师大家庭的一员,教师不应该是学校发展的旁观者,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推动者、实践者。学校近年来科研经费不断增长,学科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让教师对共同的事业充满信心,更为教师施展才华营造了广阔空间。
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李尚旗身上显得尤其突出,与个别老师只顾埋头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学校和单位事务漠不关心不同,李尚旗不论是在教学科研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教师道德修养,他爱岗敬业,倾心教育,为人师表,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业,这从他近年来获得的比赛奖项中窥见一斑:
201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德建设征文三等奖;2011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辉煌90年,党旗更鲜艳”教工演讲比赛一等奖;2011年广东省创先争优理论研讨论文评选二等奖;2014年教育厅“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百篇优秀德育论文三等奖;2014年广东教育系统反腐倡廉调研课题评选二等奖。
李尚旗从2015年开始在民族学院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方向的研究生,初当硕导,他更加深刻体会当年老师对自己的栽培之恩,这又进一步激励他以自己当年老师为榜样,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硕导,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殚精竭虑。
采访的最后,我请这位才三十出头的博士、教授“展望未来”,谈谈感悟心声,李尚旗严肃而真诚地说,“没有感悟,只有感谢”
“我得承认,自己在研究水平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如还没有取得标志性的高水平成果,跟很多同行相比,确实难以沾沾自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方面能有所突破。”
他希望自己和其他年轻老师一起努力,大家一起坚守职业操守,时刻牢记教师使命,将自己的职业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谋生手段,早日成长为业务骨干力量,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真不敢高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但是我会提醒自己时刻坚守教师的操守,牢记职业使命,把自己的职业当事业。”
西下的夕阳优雅地剪辑着李尚旗朴素的脸庞,他脸上写满着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