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小娴
“有了文化情怀,才能站在高处看风景。”房志荣如是说。
这位前连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现任连南县委常委系我院99届校友。17年的风雨人生路上,他的大部分工作都与文化结缘,在副县长任上,他靠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孜孜致力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积极弘扬传承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硕果累累。其中,“中国广东连南瑶族博物馆”,是目前全国瑶族文物最多、最系统、最齐全的专业博物馆;瑶族“千人长鼓舞”,则创造了最大规模的长鼓舞世界纪录——这两项开拓式的工作,都是房志荣任职副县长时,一手策划和完成的非常成功的文化建设大项目。
大学毕业,向县长“毛遂自荐”
《史记》里记载了一则著名的“毛遂自荐”故事相信大学生们都已烂熟于胸,大部分毛遂自荐者除了自身拥有优异的能力,还一定要拥有满满的自信和过人的胆识。毕业伊始的房志荣,便是这样一个能力、自信、胆识都兼备者。
1999年7月,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回到家乡连南的房志荣,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在家待业4个月,反复思考自己的未来。终于有一天,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字斟句酌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毛遂自荐”给当时的连南县长,信中,房志荣重点陈述自己对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实在太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了——直接向素不相识的一县之长写信自荐自己,这需要多大的胆量多大的自信呀。回想当年,房志荣笑笑说:“我也是怀揣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
很幸运,正是房志荣的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得到了时任县长的另眼相看,2000年1月,房志荣被分配到连南县广播电视局工作。房志荣非常珍惜这一份通过“毛遂自荐”获得的工作,期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工作中接触和了解到了连南县各行各业的许多信息,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年轻有为,35岁被提拔为副县长
在县广播电视局才工作了短短的8个月,由于工作态度认真,能力优异,群众评价良好,2000年9月房志荣被临时借调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秘股工作,并于2001年11月正式调入县政府办公室综合股。此后,房志荣先后担任过县委县政府办主任科员、县委办副主任、县政府办副主任、县委县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县交通系统党委书记、县交通局局长、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等职务。
纵观房志荣的工作履历,在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时间有8年之久。这8年,房志荣都是在与各种资料打交道,工作任务主要是: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帮县委书记、县长写材料。“成天与材料打交道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有些枯燥,但我却始终乐此不彼。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份工作,只要你自己做个有心人,都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房志荣说,“收集、分析资料,可以了解到连南的各种发展状况,帮县委书记、县长写材料,则可以从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思路和顶层设计中,培养自己的宏观和全局视野,帮助自己找准观察基层工作的窗口,树立起正确的群众意识和政绩观,锻炼提高自己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找准连南这个粤北民族自治县的正确发展方向。”
这位胆量和自信兼备的大学生,已经慢慢练就了一种全局视野与实干魄力,继而一步步开拓了自己灿烂的人生道路——2010年12月,年仅35岁的房志荣,被提拔为连南县副县长,主管文化与教育,巧了——自己毕业以来最执着关注的,不就是民族文化和教育这个领域吗?
做大做强,建成4A级“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自然、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化地标。对于一个普通县城来说,建博物馆并不多见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少数民族县来说,要建成一个具有省级标准乃至全国标准的博物馆,更是少之又少了。但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却建成了4A级的“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自从有了“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连南的文化品味马上显得高大上起来了。如今,到连南探幽访胜的人,一定都会前去参观这个博物馆,并为博物馆的规模之大、藏品之丰富而倾倒——因为“中国广东连南瑶族博物馆”是目前全国瑶族文物最多、最系统、最齐全的专业博物馆。2014年6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中国广东连南瑶族博物馆”时,也对博物馆的气势和陈设,连连赞叹不绝。
“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建筑面积14566平方米,是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建设项目,于2010年12月动工兴建,2012年12月底全面完工,2013年1月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六十周年之际隆重开馆。而在整个“中国广东连南瑶族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征集文物更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2010年刚刚走马上任副县长的房志荣亲自挂帅,担当文物征集组的组长。
“文物征集时间紧,任务繁重,过程非常艰辛。当时省民族宗教研究院还组织了专家、学者来协助征集。我们不仅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瑶族乡瑶族县,还远到美国、法国、越南去征集。”房志荣说,“最困难的是,当我们到达一些瑶族乡、县时,当地也有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他们不想把文物给我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尽最大的努力,排除各种困难,无数次去到当地老百姓家里,说明我们的诚意,强调我们的优势,承诺文物的安全。最终,我们的诚意深深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使文物征集得以顺利进行。”
“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最后通过收购、调拨、捐赠等方式,征集到的各类瑶族历史文物和现实实物共20541件。藏品丰富的“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以“瑶岭长歌”为陈列主题,以清晰的历史脉络、广博的文化视野,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全国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乃至世界瑶族的历史文化,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瑶族文化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成为了目前全国瑶族文物最多、最系统、最齐全的专业博物馆。
“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是房志荣任副县长以来,主抓的最大文化工程。2014年6月开始,副县长房志荣还兼任了“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馆长,大力推动和完善博物馆的配套建设。2014年底,“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正式被广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今,“中国广东瑶族博物馆”不仅成为了展示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了连南一道亮丽的文化旅游风景线。
以文化促进旅游经济,让连南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2010年房志荣接手主管文化,在他的倡导和坚持下,县政府正式确定了通过把瑶族文化做大做强来助推旅游经济,从而再带动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理念。
在房志荣看来,旅游要有文化,才有灵魂,才有持久的魅力。连南有很悠久很传统的瑶族文化,这是很重要的资源,而且经过努力的发掘,各种传统节庆和现代开创的节俗都特别多:开耕节、盘王节、稻田鱼节等。房志荣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我们分别举办各种旅游文化节,并把瑶族歌舞、习俗融入到这些旅游文化节之中,让古老的农耕记忆活现于现实的生活里,颇受游客欢迎。
“要让瑶族文化名声响亮,还必须打造瑶族的原生态文化精品节目。”房志荣说,千年瑶寨打造的40分钟“千年婚俗表演”、篝火晚会文化表演、油岭景区打造的溶洞表演,这些都是连南瑶族的原生态表演,能让游客很生动地感受到浓郁的瑶族传统风情。尤其是篝火晚会文化表演,现在已经改造成了连南瑶族舞曲的实景演出,并且聘请了张艺谋手下的团队来做这个项目,预计今年12月31日就能够试演,相信这一定会成为连南文化旅游一个非常震撼的卖点。
长鼓舞,是连南瑶族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之前在千年瑶寨也有长鼓舞表演,但规模相对较小。房志荣说:“秉持着做强做大瑶族文化的理念,我们精心打造了一场千人长鼓舞的文化盛宴。”2014年11月8日,为纪念瑶族先祖盘古王,千年瑶寨景区组织1023名演员身着美丽的瑶族服装,斜跨瑶族长鼓,跳起长鼓舞,整个表演过程历时5分钟。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认证和现场近两万游客的共同见证,这项非遗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2016年,连南长鼓舞还上了央视节目。
精心打造的各种精品文化节目,让连南的民族歌舞走向全国,走出了国门,参加全国民族优秀歌舞展演,获得了许多金奖银奖,也获得了去外国展演自己民族文化的很多机会。普遍认为,广东省三个民族自治县中连南县的民族文化艺术保持和发展得最好。
培养文化有生力量,把瑶族文化融入学校日常教育
副县长任期内,房志荣还做了很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修建民族幼儿园(这是连南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幼儿园,能容纳900多个学生,全县招生);扩建县中心小学;修建石泉小学等。这一系列举措,解决了众多适龄孩子上学的迫切问题。
房志荣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现在县健身广场的筹建过程。原来,有领导建议用县城最好的地段搞房地产,却将县健身广场、体育馆等选址在很偏僻的东塘镇那边,根本就不方便市民。房志荣据理力争,“用最好的地段搞房地产,虽然可以挣钱,但却不是最大程度的惠民,用来建设市民健身广场、体育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可以提高整个县城公共服务的水平,也比较科学和配套。”最后会议采纳了房志荣的意见。
房志荣主管教育也有别样的眼界和思路。他提出把瑶族传统文化和刺绣、长鼓舞、射弩、蹴鞠等民族运动会的项目融进所有民族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作为第二课堂的教学项目来展开教学,为以后国家和省市民族运动会储备人才。此外,房志荣还积极跟母校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以及中南民族大学、星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展开文化合作,签订互惠协作协议,为连南培养多方面的文化人才,为连南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而唤醒文化记忆需要敢为人先的胆识,需要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情怀。瑶乡之子房志荣身上深深打着文化烙印。怀揣这份文化情怀,他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风景。
2015年10月,副县长房志荣转任县委常委,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一职,分管信息、信访、保密等工作。虽然分管工作的范围变了,但房志荣说:“不管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人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只要拿出当年毛遂自荐的胆识与魄力,只要执着去干一件事,虚心向身边的人和书本学习,我相信,任何工作都是能够做好的。”
作者简介:潘小娴,我校校友、作家、资深媒体人、广州《信息时报》文化副刊编辑。潘小娴校友是我院中文系87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注重阅读写作,涉猎广泛,毕业后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快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现已出版文化随笔集《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最美的游戏》;音乐随笔集《钢琴美韵》《钢琴的故事》;建筑大师人物传记《陈伯齐传》;散文集《会飞的蒲公英》等8部著作。潘小娴还在全国不少报刊杂志开设文化专栏,发表图书书评等,受到文化界的关注,其中不少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转载。2015年,向母校图书馆捐赠有价值的图书10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