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广师汽车人:我有一个“儿子”,呵护它快长大!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7-09-14

眼前这支精力充沛的队伍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由九位成员组成。回想起去年九月份从师兄手中接到“下肢辅助康复仪”这个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到如今,他们已经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2016年11月,该项目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级一等奖;

2017年3月,成功申请“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

2017年3月,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7年6月,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

2017年8月,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三等奖

他们从最初颤颤巍巍的跃跃欲试,一路披荆斩棘,到后来越战越勇。金灿灿的荣誉背后,有团队成员对创新极致的追求,也有他们对困难绝不低头的坚韧。

作品名称:下肢辅助康复仪 

评审组别:科技发明制作类

获奖等级:2017“挑战杯”省赛特等奖

参赛队员:林智聪 易淙铭 林珊 林桦 梁文媛 李子聪 范子豪 谭炜文 韦光扬 

指导老师:王思卓 邓雯苑 马思思

在这个团队中,队长林智聪来自14级车辆工程1班,除了负责组织安排团队的各项工作以外,他还和14级车辆工程师范班的范子豪、14级车辆工程1班的韦光扬、15级车辆工程1班的谭炜文一同负责仪器的实体搭建,15级汽车服务工程师范班林珊和15级车辆工程师范班的林桦负责文字编辑、文案排版和产品装饰,14级车辆工程2班的李子聪和15级车辆工程师范班的梁文媛擅长电子编程,而APP设计与运营、视频制作、图片美化与排版则交由15级车辆工程师范班的易淙铭负责。

硅谷Twitter的CEO埃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法随处可见,可要让想法真正变得有意义,你还得做的出无数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这还得付出无比巨大的努力。这件事靠的是整个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这个团队里,没有哪个人的努力不是在诠释着为了团队的一个想法而不懈追求的。

他们把“下肢辅助康复仪”称作自己的“儿子”,从师兄接过“儿子”的那一天起,他们便斟酌着要改正它身上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针对仪器的其中一个机构——大功率舵机总咯着患者的臀部,放置脚部的位置不舒适,竖直的板无法有效承托脚掌的摆动,造成滑脱现象等问题,他们都一一进行了改进。

经过团队成员的精心设计和反复试验,现在展示在大家面前的设备,不仅能利用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及大功率舵机来驱动大腿臂、小腿臂实现上下及左右灵活的运动,使患者的下肢肌肉得到有效的拉伸,达到充分活动关节的效果,还能通过手机APP操控仪器,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家属也能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这就降低了医师的工作量,更减少了使用者的医疗成本。

团队最初的想法是研发一款适应性强和智能便捷的下肢辅助康复仪,帮助下肢不能自主行动的患者进行运动康复,他们最终成功地把构想变成了现实。“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范子豪激动地说,“真的很开心。”

方法总比困难多

要将“儿子”调教成为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并非易事。下肢辅助康复仪的功能设计涉及护理等方面的医学知识,但团队成员对此并不太了解,如何补充医疗专业知识的不足成为项目进展的第一道关卡。

“为了节省开支,我们在研发仪器的过程中可谓动用了一切可动用的资源。”队长林智聪如是说。他们前期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专门咨询了康复理疗机构,针对下肢瘫痪等症状,与理疗师进行意见交流,并前往医院、医疗器材市场了解现有的技术,以便进一步改进项目。

而成员认为项目实施的第一道门槛是申报书的编写,林珊坦言,她是加入了项目团队后才意识到,申报书的格式要求如此严格。他们记得当时距离校赛仅有三天时间,但手头上的申报书还相当粗糙,一些必要的支撑性材料尚未充分准备,于是队长召集大家撰写申报书,一直到结束工作那一刻才后知后觉,已经是凌晨五点。“你见过凌晨五点的广师吗?”林桦笑问。他们还记得当时熬夜工作结束,还一同拍下了清晨的校园,发了朋友圈,那便是他们共同奋斗的岁月里最珍贵的一份纪念。

林智聪认为,除了编写申报书,实体的构建也是一道难关。由于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需要额外查找资料,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而自身的动手能力较差,往往由于一个小细节的疏忽,就会导致整套零件报废,因此,团队有时候要邀请汽车实验室的成员帮忙焊接机构,在制作实体的过程中也得全神贯注,避免出错。

关于细节,负责电子编程的梁文媛就饶有感触。她花了很长的时间编写程序,一旦一个微小的地方出现了错误,就会与原先构想中的结果不一样,于是就要在几十页的程序条中逐条排查,找出错误。“不敢出错。”她说道。避免错误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专注,如同易淙铭所言,研究项目的过程中让他全身心沉静下来,专注用心地做好一件事。他需要制作视频、更改申报书,常常一坐下来就是六、七个小时,甚至自己也忘记了时间。

[ 产品渲染高清图 ]

团队成员一同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克服了场地空间、资金和材料不足等困境,解决了实体制造和调试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范子豪说。

项目进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都会遇到难题,一旦面临困难,成员们就会聚在一起,共同思考应对方案,发挥创造力,通过多次讨论和实验,最终确定可行的措施。

队长林智聪表示,他感到十分欣慰。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多职,社团、组织的事务众多,还要准备考试、实习,但幸好整个团队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论各个成员自身面临多少事情,都能为项目留出时间。

“有时候总免不了会‘心累’,但坚持很重要,团结的力量也很强大。”梁文媛说。如今当别人问起那些曾经让他们烦恼得几乎焦头烂额的事情,大家无不笑着说出来。譬如在校决赛之后要准备终审决赛,当时时间不够,紧急情况下,成员们就用泡沫制作了一个模型;再比如每次比赛结束后要先将实体模型运送回学校,成员们回校后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赶去看看“儿子”有没有磕碰“受伤”……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像是在上演群口相声,旁观者很难想象当初的他们是怎样的紧张。大概是因为,在团队成员的心中,能够一同解决的难题,都算不上而难题,而是演奏成功的交响乐的过程中,一段激荡的片段罢了。

很快,团队成员即将要各奔前程。他们有的选择考研深造,有的外出实习,而这个项目仍然需要继续发展下去。现在,团队入驻了创新创业活动区,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成员在周末会抽空对下一届新成员进行培训和交接,林智聪表示,他们会传授一些比赛的经验,并敦促新成员研究比赛的规则和流程,从规则上想出应对措施,他着意让下一代新成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并希望他们能珍惜大学校园提供的能够施展自身才能的平台,通过参加比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

林智聪回忆起团队走过的弯路,即在院赛时缺少讨论,导致最后做出的申报书不够完善。吸取教训之后,在接下来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保持每周三到四次召开会议,“召开会议可以培养队员的默契,并且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因此,他也让新一代团队成员经常讨论,将团队的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

提及一年以来的协作过程中是否留有遗憾,团队成员们思考片刻,一致认为没有拍过一张大合照,也没有真正地庆祝一番是最大的遗憾。但每次深夜时分,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走在校道上,谈天说地,那些欢声笑语就是在劳累的日子里注入的欢乐剂;当看到人们在使用仪器,仪器真正运作起来,实现它的功能,使用者也觉得有效果时,他们觉得

所谓的遗憾其实也很容易弥补,“咔嚓”一声,这群年轻人的笑脸定格在镜头里——峥嵘岁月,风华正茂,岂可抱憾?

照片中记下的是,那一年,他们用一双手,将梦想变为现实;他们将继续前行,绿树蓝天映衬,馥郁的桂花香相随,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内核,坚持的信念是发动机,创新的思维是动力臂,只有保持扬帆的姿态,才不负青春年华。

出发吧,未来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