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人踪影 >> 学人动态 >> 正文

潜心育人 痴醉油画——访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刘颖悟教授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7-10-12

 

认真看着他的画,有好几张特别喜欢,他笔下的人物的神态令人心生向往。顺从骨子里对朴实童年记忆的留恋,他创作了“小矮人”系列作品,每一张画作的创意,来源于对生活中小细节的感动。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参加全国美展以及各种大型美展,这种“小矮人”的新颖形式,可以理解为是另一种释放心怀的方式。

他是一位痴醉油画的灵魂画手,也是一位尽责尽职的优秀人民教师,他是我院美术学院刘颖悟教授,在教学与艺术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成就。他的教学风格与创作无不流露出一种纯粹与质朴的腔调。用他的话来说便是:“绘画更多体现的是画与画家在社会之中存在的感受,在于养‘情’而已,畅‘神’而已。”

 

 

生本教育  师者风范

 

刘颖悟始终将“奉献爱心,勤于教学,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作为工作信条,他严谨务实,淡泊名利,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不仅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勤学善思、开拓创新,并用实际行动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者。

1999年底,刘颖悟离开生活了36年的家乡来到广州,任教于我院美术学院,从零开始筹建艺术与建筑系,到担任美术学院院长。如今获得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刘颖悟表示,获教学名师奖,对他来说,既是荣誉和信任,也是压力和动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谦虚诚恳地说道:“这次获奖不仅凝聚着各级领导的鼓励和学校多年的培养,也凝聚着全校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期待,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各位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以趣导课、以讨论启思、以互评解惑、以互动求知”是刘颖悟在美术造型基础课堂上的教学原则。刘颖悟重视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和设计问题。他认为,应该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同时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艺术的创作与日常的教学似乎是共同空间里的两极,贯穿刘颖悟的生活。面对双重身份带来的压力与责任,他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与融合。“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在创作上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指导学生、启发学生,才能为学生引路。”刘颖悟认真地补充道:“因为艺术的过程必须要以实践性的阐述作为依托,有了创作的经验和创作的水平,才能使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严谨教学,创作的态度和师者风范,令人钦佩。

 

结缘艺术  情系纯朴

 

刘颖悟五岁之前,一家人生活在江西赣州信丰县城,后来他的父亲带着全家下放到农村。而正是这个偏远而又质朴的山村,给刘颖悟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珍贵的记忆;也正是这段珍贵的记忆,为他今后的创作带来丰富灵动的灵感源泉。九岁起,刘颖悟离开生活了两年的农村回到了县城,此时他的父亲已在信丰县任文化馆馆长。就是在那个时间段,刘颖悟第一次亲密接触到了美术,接触到了油画,从此在心里埋下了绘画的种子。

1989年7月,他反映客家酿酒系列的油画作品《月子酒》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这幅画略带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风格,充满着朴拙感的同时讲究线条刻画上的细腻,对于一位本科毕业仅仅三年的无名画家来说,入选全国美展无疑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机遇。这张画体现了江西客家民俗民风的神圣,也见证了刘颖悟与夫人黄明秋的情感的升华。黄明秋教授表示:“两个人画画其实是一种碰撞,这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各自张扬自己的艺术长处的同时,还要保持画面的和谐。”

2004年开始,刘颖悟抛开多余的顾忌,回归本真的他进行了绘画的语言和造型上的思考。

2004年以后的一段时期,是刘颖悟油画创作事业上的一次井喷。《冬酒》《瞬间·永恒》《暖冬》《杀猪过节》,一幅幅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卷现在人们面前,他开启了以乡土为描绘对象的一个新时期。“冬酒”是客家人的一个民俗,他们把酒作为一种向往,一种神圣的希望。《冬酒》在造型上有意地夸张,通过压低人物的高度来强化健硕感,人物形象朴实幽默的特点反映农民那种纯粹的快乐真实又自由的心境,使它形成一种朴实憨厚的张力,来表达自己对客家人内心质朴的理解。

刘颖悟的老家在江西赣南地区,这里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因此客家文化主题经常呈现在他的油画创作里面。他回忆道,那时居民的家门是不用上锁的,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毫无猜忌的生活方式。直至今天,在刘颖悟内心当中感触到的,仍然是一种质朴生活的感动。这种质朴憨厚的美在他心里扎了一个根,同时,他谈到:“在艺术作品中,并没有太多地去追求时尚与潮流,更多的是在我的记忆当中去挖掘我认识的以前人们的质朴的审美情趣”。

 

绘画之重  真真切切

 

“我想绘画和生命过程一样,只要坚持,一切都自然会来。用心去体会和感悟,用胆量求其真切,但这种真切可能只对我个人而言是真真切切。因为我画的人和物就在我面前,如我所看到人的内在真实。”“真实”一词,是刘颖悟在谈及油画的当代性与精神品格中不断强调的。当谈及艺术创作的形式,刘颖悟说道:“艺术的发展很难说是否转变,每个艺术家都有不同的艺术时期。”

有时一幅完整的作品所需要的时间有一年,有时需要两年。在长时间的创作下,刘颖悟不辞劳苦,不为物役,打破“学院派”陈规,将纯朴的民俗、憨厚的乡民,融入到单纯的色彩及梦幻视觉的宏大叙事中。当问到有没有人对他的作品变形提出质疑时,对此,他表示肯定存在,包括作品受众面是否窄、潮流与趋势上是否紧跟等方面。刘颖悟说道:“我认为这是一种对审美层面认知的差异,美的定义是宽泛和多样的,我追求的美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内心质朴憨厚的大美。”

在“快餐式文化”的时代,追求纯艺术的声音愈发低沉。2015年,刘颖悟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世相》。刘颖悟表示这个画展原生态味道比较浓,有自己的风格倾向。在此次展出的“小矮人”系列作品,正是其近年来现实主义艺术探索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为下一步艺术探索积累重新起航的动力。刘颖悟在展示多元文化视角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担当,形成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和风格。

尚辉先生说:“展览更深刻地揭示了刘颖悟为何以记忆的笔调去呈现农民式的世俗欢愉,他总是把人物画得那么结实,甚至于把轻薄柔华的服饰都画得如雕塑一般,色调也追求浑朴厚实,在单纯中寻求一种丰富。这组作品使他的油画语言更加纯粹,他对于具有塑造感的形象处理形成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技巧。”刘颖悟老师坦言,通过这次展览,对自己的创作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将会更加强调在现实的乡村生活体态中去激发信仰的神性,增加一种文化内涵。

他的绘画作品朴实,却又不乏幽默与趣味,或许可以从作品人物的眼神里展现出俏皮;他的教育理念实在,却又不失特色与深刻,也许是从学生们实践中得出的真理。宁静以致远,说的是心态。精神的表达应该更倾向于真情的流露,才能在艺术这条路走得越来越远。(李玉琳 郑荧丹)